利用登记的间隙一房多卖者 应承担违约责任

2010年05月04日12:46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有人将利用房产转让阶段,还未办理登记手续的间隙,将房产一房两卖。法律专家认为,该转让行为有效,但两份合同效力相等,一房多卖者应承担违约责任。

  赵某在本市有间私房。1999 年,赵某以12万元价格卖给高某,并订立了书面合同。不久,高某搬入
此房使用,但未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来,赵某与高某发生纠纷,赵某声称所订合同尚未生效,又将该房以15万元价格卖给刘某,并到房管部门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其后,赵某把高某的12万元房款退给高某,并要高某尽快腾房。对此,双方争执不下,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某究竟是否拥有该房屋的产权及他们签过的合同是否有效。

  办理产权过户物权随之转移争议主要涉及到财产所有权转移进行登记的特殊要求。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作了基本相同的规定。但上述条款中,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的规定主要是针对转移动产物权的。至于不动产物权的转移,应是属于其“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办理。”房屋是一项重要的不动产。依照上述规定,不动产的转移应以登记生效为要件,即不动产物权转移必须经登记,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未办理登记手续的,该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高某虽然搬入此房,但未办理登记过户手续,也就是没有办理财产所有权转移的登记。故高某还不是该房产的合法产权人。

  债权独立物权合同即签生效高某与赵某虽然没有办理产权过户登记,但并不意味他们签过的合同无效。事实上,不动产登记是物权行为,因不动产转移所签署合同是债权行为,合同的生效也就是债权的形成。不动产转移登记只能对不动产物权是否转移发生影响,而不能对不动产转移合同的效力发生影响。当事人依据转移合同,实施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行为,才能最终取得该不动产的所有权。该物权行为与当事人之间业已存在债权行为是相分离的。即不动产转移登记不是不动产物权转移合同的生效要件,而是不动产物权是否转移的生效要件。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所以在本案中,如果高某与赵某签署的合同符合法律的规定,也没有特别约定生效的条件、生效的期限,则该合同自高某、赵某双方签字后即为生效。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房产纠纷】二手房过户手续是怎样的?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购房指南知识排行榜
购房指南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